南都讯 记者蒋臻 4月10日,16届6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下称“《规划》”)。按照《规划》,至2035年,广州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0万公里,其中轨道约2200公里,道路约1.5万公里,航道约1500公里,油气管道约840公里。《规划》还提出,未来将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低空旅游线路。

2024年春运期间的白云机场
建5个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提出通过提升枢纽全球连通水平和辐射能级,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韧性高效的邮政快递枢纽,支撑广州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明确,广州将打造面向国际、全国、区域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四级分类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5个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17个全国型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批区域型、城市型枢纽。
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方面,广州将构建多机场体系,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规划建设通用机场,逐步完善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终端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和货邮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1.4亿人次、600万吨。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效果图。
在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方面,广州将推动形成十大出省高铁通道。实现与大湾区各城市1小时互达、与省内城市1.5小时互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
同时,广州将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至2035年,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 3600万标准箱。
此外,广州还将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和外联内畅的道路网,支撑“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城镇空间结构,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由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普线深度融合的多层次轨道系统。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高快速路网骨架以及“四十四横三十四纵”市域干线路网。

南沙大桥。
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
值得一说的是,《规划》提出要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以国、省道为基础,紧密结合广州北部旅游资源禀赋,重点打造北部旅游公路。依托广东滨海旅游景观公路建设,打造广州特色滨海旅游公路。
《规划》还提到构建以珠江为脉的旅游航线体系,深度开发“珠江游”,研究推进“江海联游”,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发展培育水上休闲产业的港口经济。同时,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低空旅游线路。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规划》提到至2035年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800米半径人口与就业岗位覆盖率达到80%,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人口覆盖率不低于95%。
此外,广州还将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步淘汰老旧柴油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