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
60后一样,他的童年都是在吃红薯中度过。偶尔有一顿稀饭,已经像过年。
18岁时,他自学成才,“和的一手好泥,盖得一手好房”。19岁,在村里媒人的撮合下,他与她结了婚。那时,他只有一间岌岌可危的老木房,加上三斤猪肉,再无其他。
她大他三岁,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令他招架不住。即使在怀着六个月的大肚子时,她还是会因为他的笨拙而大发脾气。而他,却像犯错的小孩子一般,虽被骂红了脸,也绝不张口还击。
“我想吃河里的小鱼了”,“好的,马上去捞”
“你怎么什么本事都没有,就只会种田!”“我····”
“你看看人家,新房都盖的那么漂亮!”“以后我们也会有的!”
···········
他们的生活,平淡的像白开水,倒是清贫这个词,给平淡的生活的注入了不少“活力”。
她坐月子时,十分喜欢吃炖鸡和炖排骨。而他,为了挣到更多的“伙食费”,每天五点背着捕鱼电瓶“电鱼”,一天卖个十来块钱,倒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97年,村里都在流传着都说去广东打工能挣到好多的钱。跟随着同伴,他舍下妻女,进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第一次离开家的他,常常想起家里爱发脾气的她,还有可爱的孩子。
在工地上干活,他只有一身的蛮力。木讷、内向,让他无法融入繁华的城市。就这样,在别人都赚得盆钵满满的时候,他却买了一个那时很时尚的高压锅,并在一个深夜里,坐了10小时的车逃回了家。
“你就这样回家了?”、“恩,我还是只适合种田。”
“别人打工怎么就能挣那么多钱呢。”、“我·····”
虽唠叨了两个小时,她还是起来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盛上一碗“丢”给了他。
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说过外出打工。
04年,他突然发现村里的人都开始买冰箱、换彩电了。而他的家中,依旧是老旧的“黑白配”。虽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他有三百三十天在外面盖房,却还是因为太“富养”女儿,没攒到多少积蓄。
05年,她“看不下去了”。
“再这样下去,孩子过两年上大学怎么办?”
“既然你不出去打工,那我去!”
她去深圳了,拦也拦不住。那年,她已经44岁。深圳,高速发展的城市,似乎只欢迎年轻靓丽的女孩,对她,并不待见。只有小学文凭的她,托老乡关系进入了一家鞋厂。每天上班十二个钟,第一个月拿到了600元。为了能多挣点钱,她第一次没回家过年。
此时,他正和上高中的女儿,孤零零的对着一桌年夜饭发呆。
07年,她拿着攒下的1万块钱走进银行,打给了他。
还是这一年,女儿考上本科了。在村里,这可是一件大事!欣喜不已的她,匆匆赶回了家,在村里办起了“大学喜宴”。在送女儿去省会上大学的路上,她却听到别人说,“现在好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读大学能有啥用?”
“读了总比没读好。”她与他商量着,没让女儿走村里人崇尚的打工路,还是去了读大学。
在女儿读大学的四年里,他们承包别人的田地,在家种起了香芋,第一年就挣到了两万元,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到手。
“在学校缺钱花吗?不要对自己太抠门,吃多点。”
“爸妈只能给你这么多了,要努力点,找份好工作。”
每每听到电话里千年不变的话语时,他们的女儿总会“嗯嗯”不停。
11年,他们的女儿毕业了,在一家知名报社当记者。他们的心,也终于悬下。
三年过去了,优秀的女儿出头了。每年回家过年总会带一大包东西给他们。
而他,还是会遭遇到她的“老虎脾气”。
“能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说国家大事吗?领导人都不操心,你操啥心?
“你看看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分不清新鲜油和老油。”
时光在继续,他们抱上了外孙。
“你英语好,来教教崽崽啊!
“你不知道我几十年前读书的时候,演讲英语被轰下台了吗?”
三十年了,他终于可以反击她一次了。
他,是我憨憨的爸;她,是我火爆的妈。